中通客车联手菏泽交运 演绎成本管控之道

2013年09月03日

“今年春运,我们上座率整体下滑7%,但营收收入却增长了10%。”荷泽交通集团(简称菏泽交运)看似不合理的成绩单背后却有其合理之处。
  
  这一切得益于菏泽交运近年来的车辆转型升级,从2010年LNG立项、考察到2012年的大批量采购,菏泽交运在选车、用车上看似疯狂的举动却让其在2013年的春运中大放异彩。
  
  “第一次吃螃蟹”之后
  
  2010年的一天,在菏泽交运的一次内部会上,有位领导提出能否尝试采用燃气客车跑客运班线时,很多人都认为这位领导“脑袋发烧了”。不要认为他们不识时务,他们的反映是合情合理的,因为当时燃气客车公路客运化简直是天方夜谭,首先加气就是大问题,其次行业内尚未有成熟的车型,更鲜有成功的运营案例。
  
  面对日趋上升的成本压力和不断受冲击的省市际客运班线,菏泽交运决定打破常规,做齐鲁大地第一批“敢于吃螃蟹的人”。他们连同淄博交运深入各地考察,尤其是深入各客车生产厂家走访调研,并小范围尝试推广。
  
  “当LNG试用车辆到位后,不少运营车主意见很大,甚至说我们胡闹。多花几万块买什么烧气的车,脑子肯定被门挤了……”菏泽交运机务处处长冯勋田谈到刚上马NG客车的艰辛时,内心依然五味杂陈。
  
  经过几个月的运营,这批不情愿的车主却成了最大的获益者,收入稳定上升的基础上,成本却削减了1/3,其他运营者看着眼馋,争着、抢着要求换车。荷泽交运看似疯狂的举动背后却在演绎着成本管控之道,而中通客车则是其背后的“开拓先锋”。
  
  说起最早的那批试用车辆,菏泽交运第一分公司副经理冯铁涛至今记忆犹新。“为了稳妥起见,我们将5辆中通中型LNG客车投放到区域线路试运营,几个来回下来,司机担心的动力问题、可靠性问题完全是多虑,30%的节油效果让对班的车主按耐不住。”冯铁涛说。
  
  以菏泽到济南班线为例,作为最早批量采用LNG车型的黄金班线之一,如今8.5米的百公里气耗大多在21立方米左右,比同类型燃油车辆低了1/3,而几家客车品牌中,中通客车的LCK6930HC和LCK6859HC表现优异,深受运营车主青睐。
  
  尝到甜头后的菏泽交运一发不可收拾,自2012年6月,菏泽交运所有县市际客运班线车辆更新全部采用LNG车型,500公里内的新增及更新车辆优先选用LNG车型。“2012年后LNG客车占我们全部新更新车辆的60%以上。”冯勋田对记者说。
  
  探路者的艰辛
  
  燃气客车客运化的推广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作为探路者的菏泽交运也是一路艰辛。“两年多的探索过程中,加气难是最让我们头疼的,独立建站费用高且气源无保证,独立建造一个母站加一个移动加气车就要750万,如果加上辅助设备等将近1000万的投入;10%~15%的车辆采购成本增加让很多运营车主心理上无法接受;不可预料的故障隐患也让我们心有疑虑……”谈到推广LNG客车初期的艰难,冯勋田至今难以忘怀。
  
  为了解决加气难的问题,冯勋田连同菏泽交运的其他领导深入各地寻求解决方案。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7月,与广州某集团达成加气站建设协议,在菏泽黄河路建立了自己的第一个加气站,彻底解决了加气难问题。
  
  解决了加气问题后,摆在菏泽交运的第二大问题就是车辆选型问题,如何选择性能可靠、品质优良的营运车型呢?菏泽交运有哪些值得推广的经验呢?
  
  对此荷泽交运第一分公司最有话语权,1100多辆的营运车辆阵营中,该分公司就多达450辆,其中LNG客车超过130辆。与此同时,该分公司的429条营运班线中,省级班线119条、区域内班线110条,市际班线82条,还有125条县级班线和不少旅游班线。车辆长度和档次也涵盖6米—12米的个档次车型,品牌方面涵盖国内主流客车品牌。
  
  在冯铁涛看来,入选菏泽交运目录的几大品牌性能稳定、品质优良,尤其是中通客车。作为最早进入菏泽交运的客车品牌,中通客车自始而终都不负重望。“菏泽至鄄城、菏泽至济南、菏泽至郑州、菏泽至单县、菏泽至开封等班线采用了不同品牌的LNG客车品牌,中通客车无论节气率还是产品可靠性都名列前茅,服务方面也可圈可点。”冯铁涛说。
  
  当谈及LNG客车推广中的注意事项时,冯勋田表示,推广LNG客车首先要解决加气问题,不能盲目上马;与供气公司谈判时,建立合理的油气价格联动机制,防止乱涨价带来的成本问题;气瓶的检验和阀门的选用一定要科学选用质量过关的零部件;推广和使用LNG客车时要做好驾驶员的培训工作和机务维修保障培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