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通车:厚积薄发 二次创业渐入佳境

2013年10月18日

 2013年以来,客车市场维持低速发展态势。市场开始由整体性增长向结构性增长演变。如何在这一市场形势下保持企业的持续稳健发展,成为众多客车企业面前的难题。而位于山东西部聊城市的中通客车(000957)今年上半年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均实现了逆势上扬,成为客车板块的一抹亮点。近日,记者奔赴聊城,专门采访了中通客车董事长李海平,试图探究公司近几年的成长路径。
  
  数据显示,上半年,中通客车利润增长71%,增长率排名行业上市企业第一,中通客车在2012年跻身6米以上大中型客车前四后,企业效益再次大幅攀升,中通客车正在成为行业关注焦点。数字的背后是中通客车自提出的“二次创业”,实现转型升级成果的显现。
  
  “聚焦”
  
  “上半年中通客车打了一场胜仗,主要得益于公司客车近几年在产品、市场结构的调整”,董事长李海平总结,“聚焦”成为中通客车战胜市场的不二法门。2013年,中通客车在大型公路客车、天然气客车、校车产品等双双发力。来自中国客车统计信息网数据,今年上半年中通大型客车居行业主流企业首位,而中通校车及燃气客车则稳居行业前二位。
  
  “慢牵牛”是对聊城人传统的看法,但在中通,“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已经成为共识。新能源客车连续8年的坚持、燃气客车近7年的努力,成效正在显现。“只要认准了方向,我们就会一直努力下去”,这是公司董事长李海平常说的一句话。
  
  “向大客户要订单,向大订单要效益”,李海平告诉证券时报记者,这是中通客车2013年在市场运作方面的整体思路。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中通客车正在国内客车的版图上攻城略地。以山东、黑龙江、吉林为代表的国内传统市场继续得到巩固发展,内蒙市场增长迅速,山西、天津、辽宁、河南、河北市场2013年将实现过亿目标,广西市场也取得突破性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中通客车在新能源客车方面异军突起,上半年,公司累计签订新能源客车926辆,市场占有率近20%,仅次于行业老大宇通客车,排名行业第二。新疆、山西、河南、山东、内蒙等一大批新能源客车订单完成交付。而以山东、黑龙江、吉林为代表的国内传统市场继续得到巩固。山西、天津、辽宁、河南、河北、广西市场实现良性发展。
  
  李海平认为,在客车行业,中通客车能够迅速在新能源客车领域发力,并进入第一梯队,与公司的聚焦战略不无关系。通过市场及客户集中策略,中通客车在国内外培育的战略市场和战略客户群正在不断壮大,为公司稳健持续增长形成了重要支撑。
  
  李海平介绍,目前中通客车已经发展到历史最好时期,从2013年的情况来看,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客车的销量占总销数的1/2,但收入占了公司的2/3。
  
  目前,中通客车完成了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和纯电动客车的研发试制,推出了国内首款可插电式同轴并联混合动力客车。7月6日,中通客车发布了国内首个燃气客车技术平台-“蓝芯”技术平台,与此同时,中通第一万辆燃气客车成功下线,中通客车成为行业内首个燃气客车销量过万的企业,具有标志性的第一万辆中通燃气客车也顺利交付济南长运客户手中。
  
  李海平表示,“产品结构合理、新兴产业后劲十足,这突显了公司产品结构调整的威力和效果。”此外,海外市场业务也可圈可点。上半年,公司累计签订海外出口订单1300辆,合同额达到4.2亿元。如此成绩的取得,和中通客车海外市场结构调整不无关系。年初开始,中通客车在对各市场进行分析调研基础上,确定了若干重点运作国家,将销售渠道和资源配置向核心市场集中,集中力量,取得了2013年海外市场的初步胜利。
  
  以“质”换“效”
  
  “可以说,市场产品结构的调整,订单质量和盈利水平的提升等企业发展模式的变化,是促进企业利润大幅上涨的原因。那么,企业发展模式改变原因的背后,则是中通客车从前两年开始换了一种活法”。中通客车董事长李海平坦言,早年发展中通客车时,他的想法很朴素,那就是企业要有活干,职工要有饭吃,而且要吃得越来越好。但现在,他认为企业下一步的提升,需要“在更高的平台上,换一种活法。”
  
  厚积薄发。2012年,公司定位是“质量效益年”、2013年是“转型升级年”,这与2011年所提出的“二次创业”元年是一致的。只是另一种说法而已。李海平认为,“我们企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目标也越来越清晰,那就是以更高品质产品实现企业更高发展质量和更好效益。”
  
  2011、2012、2013年这三年可以看成中通客车的转型三部曲。“2011年,公司提到了二次创业。提二次创业,就要突破原有思维局限,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在企业发展方式和增长结构调整上取得突破。”李海平觉得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质”换“效”显得尤为重要。
  
  经过一年的思想解放,2012年被定义为“管理效益年”。这一年,李海平让企业“主动变革,改变单纯依靠规模速度的增长模式,实现有质量的增长。”顺理成章,2013年,公司定位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这一年,中通在技术、市场、管理等六个方面实现全面转型。
  
  “今年上半年,我们的收入增幅和利润增幅都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努力见到了成效。”从最近三年的发展路径来看,中通“二次创业”的思路十分清晰,“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增长结构,提升企业效益”。
  
  “大家都发现产品档次变了、企业利润高了、员工工资长了,我认为这才是我们更好的发展模式,那就是高质高效,这应该是我们的发展目标,也是我们发展的必由之路。”李海平总结。
  

交客车,远远超过了菏泽市每年采购50辆公交的计划规模。据王雁民介绍,今年市委书记亲自下达指标,要完成100辆新能源公交的采购更新。如此重大的更新力度充分表明了菏泽市在发展绿色交通决心。
  
  100台新能源公交采购更新计划于2013年年初开始立项,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发展新能源公交,推进节能环保绿色公交的同时,市领导还对菏泽市工公共交通进行了严格整顿。对三轮车的使用做了明确限制,目前,三轮车载客营运基本退出菏泽市区,加之100台大容量混合动力公交的增加,菏泽市城区公共交通秩序和整体状况明显得到了改善。
  
  选产品,中通消除菏泽市选购新能源公交顾虑
  
  新能源公交采购计划确定后,菏泽公交在产品选购上遇到了难题。首批气电混合动力公交客车的采购牵扯到很多实际问题。为保证产品质量,菏泽公交先后派遣技术人员先后到达东营、济南、泰安等多个地区进行市场调研,中通新能源客车在各地运营状况得到肯定,同时,中通在新能源客车研发上起步早,技术成熟,菏泽公交最终确定选择了中通客车的新能源公交。
  
  品牌确定下来后,菏泽公交仍然面临着另一担忧的困扰。首次购买混合动力客车,新车的操控,驾驶员对于电机的控制乃至车辆的维修等问题都将直接影响车辆日后的使用。
  
  王雁民介绍说,中通客车厂家非常负责任,派技术人员专门到菏泽公交进行培训。从理论知识讲解到直接上车演示,对车辆的使用,各个部件总成以及售后维修等都做了培训,此外,初步运营的第一个月,中通客车还一直有专业人员留在菏泽公交,跟踪车辆的使用情况。专业的培训和完善的售后服务,完全消除了菏泽公交在新能源公交使用方面的顾虑。
  
  拼技术,中通客车获司乘人员称赞
  
  菏泽公交采购的100台中通LNG气电混合动力客车全部以天然气为燃料,在刹车时完成动能向电能的转换,实现能量储存,在起步或爬坡时再将能量释放出来,与普通手动挡公交车相比,能节省燃料成本15%左右。对于新车的经济性,王雁民竖起了大拇指,“每辆车每个月大概能节省1000元,一年一辆车就能节省一万两千元,推算下来,100台车一年可节省一百二十万。”
  
  此外,中通混合动力客车全部采用自动档,而菏泽市区公交需要频繁停车、起步,自动档为驾驶员的操作带来不少方便,同时,自动档也让车辆在起步和加速时更加平稳,加之新车为空调车,车辆的舒适性大大提高,乘客和司机都非常愿意使用这批新车。王雁民说:“在菏泽市运营4个多月来,中通混合动力客车表现良好,得到了司乘人员的一致好评。”
  
  未来菏泽公交还将继续选用新能源客车
  
  通过选购中通混合动力客车后,菏泽公交初期对于车辆的顾虑完全消除,在使用中也发现了新能源公交在经济性、舒适性等各个方面的优势。同时,中通LNG气电混合动力公交车已纳入国家和山东省财政补贴,每辆车可获得国家补贴42万元,省财政补贴5万元,补贴后比普通车辆采购成本还要便宜。王雁民表示:“未来,在新能源政策补贴继续的情况下,菏泽市还会继续推广使用这种混合动力客车,如果国家补贴暂停,则会考虑使用清洁能源客车。”在配套设施方面,菏泽公交也在逐渐完善,未来,菏泽市将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建设四个加气站,以保证车辆燃料的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