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通客车“二次创业”起航

2011年04月12日

 缜密思考、精心准备、志在突破
  
  中通客车“二次创业”起航——访中通客车董事长李海平
  
  中国汽车报作者:万慧
  
  编者按:经过50年发展,中通客车在企业规模、管理水平、经营效益和工艺装备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十二五”期间,面对新机遇,中通客车选择了新突破。节能与新能源客车产业化加速,新厂区即将动工,企业规模及运营水平再上新台阶。企业“二次创业”开始之时,中通客车董事长李海平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解读中通客车的“二次创业”。
  
  《中国汽车报》:作为一个拥有50年历史、40年客车生产经历的企业,中通客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这40年来,中通客车不回避问题,通过不断克服种种困难实现突破。“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中通客车提出“二次创业”新战略,这是不是意味着中通又遇到了某些挑战?
  
  李海平:确实,中通客车在50年发展、40年制造客车的过程中取得了高增长。但是看看周围的竞争对手,一方面,我们与行业龙头企业“三龙一通”还有很大差距;另一方面后面还有一群追赶者,我们与他们的差距也没有拉开。客车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进一步向“三龙一通”集中,他们的规模及品牌优势进一步体现,综合实力的差距使中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
  
  在管理方面,中通也面临突破与调整。3年前,我任中通客车总经理时就开始考虑一件事:怎么才能让中通的管理系统不因人的变化或者岗位的变化而过快变化。有没有一个管理系统可以让原有好的核心管理制度与体系固化,对不合理的东西进行改进。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寻找。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我们采用了一套SAP管理系统,实现了与国内外接轨,减少了人为影响。这是我们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在用人方面说起来比较惭愧。以前,中通客车的企业文化很顺畅,但是一到人就卡壳了。在如何留住人才,让员工致富方面,我们不够大胆。我觉得“二次创业”就是要从人做起,因此我们提出了“富员强企”的新概念。
  
  另外,我们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还需要进一步调整,技术创新能力仍需提升。中通客车在全球市场分工中的定位仍不十分清晰,层次性不强,缺少特色及差异化,全球化的运作及驾驭能力仍是我们成为国际化知名品牌的一大瓶颈。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我们“二次创业”求得突破。
  
  《中国汽车报》:要实现突破,中通客车需要具备哪些能力?现在具备了吗?
  
  李海平:以前,我们曾经几次提出过“二次创业”,现在我们又把它提出来,是因为我们已经明白“二次创业”真正需要什么?
  
  我曾经听到一个说法:一个企业首先要活下来,然后在发展中要有连续几年市场份额不少于4%的业绩,这是企业生存的基本条件。目前,中通客车的市场份额为4.5%~5%,在某些细分市场达到6%。我觉得中通客车已经具备了“二次创业”的基本条件。
  
  这么多年来,中通客车培养人才的努力初见成效。通过“优化组织架构、调整队伍结构、创新管理机制、提高队伍素质、增强企业活力”,对营销、技术、管理等各系统人力资源构成进行持续优化,这为中通“二次创业”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多年探索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技术创新不能局限于现有产品的发展,而应面向未来的市场和客户需求开发新产品,这是奠定中通客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地位的关键,我们正是抓住了这场汽车革命的机遇取得了突破。2010年,中通客车提出争做“中国节能与新能源客车领导品牌”的口号,为中通客车的产品和技术发展指出了方向,也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
  
  我用三句话来表述目前中通的状况:第一,我们取得了很大成绩。第二,我们与其他企业还存有很大差距。第三,我们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我们有信心做得更好。
  
  《中国汽车报》:中通客车“二次创业”期望在哪个时间段,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李海平:中通“二次创业”的方向十分明确,就是加快产业发展,努力打造中国客车业知名品牌,成为中国客车业节能与新能源客车技术的领导者,尽快进入第一阵营。重要标志就是中通要成功打造“双百”企业,“双百”包括产值超百亿元,企业市值超百亿元。同时,员工人均收入达到业内最高水平,员工收入增幅与企业经营业绩同步,企业综合竞争力居行业前列。
  
  在市场结构上,作为一个国际化企业,国外客车市场和新能源客车市场的销售额,将占中通销售总收入的30%和20%,国内市场销售额占销售总收入的50%。中通客车在海外市场和新能源客车市场的占有率要达到10%,国内外客车市场占有率总体达8%~10%。新能源客车要占中通客车销量的1/3,达到7千辆。客车生产规模达到2万辆。我们希望这些目标能够在5~6年内实现。
  
  通过“二次创业”,我们期望中通客车成为中国客车业技术创新的基地、优秀人才创业的摇篮、区域经济的旗舰。